作为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之一的汉服运动,已经从网络走向了现实,从小众交流走进了大众视野。在本世纪初的不到10年间,已初成规模,北至白山黑水,南达岭南秀地,东起黄海浦江,西及大漠塞地,现已蔚然成风。
但是,对于这场复兴运动,许多同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,甚至是财力,更多是承受了来自家人、亲人、朋友和周边人了种种压力,但都是义无反顾。从无数旁观者角度来看,都会提出这样的一问题:为什么要复兴汉服?到底是为了什么??作为入这个坑近四年的“汉服粉”,今天借助平台谈谈我的一点切身感受和体会,希望能对这个问题作出较为明确的回答。
凡事没有无缘无故。每一个参与汉服复兴运动的人,都不是一时兴起。相反的,是内心深处受到的强烈触动所致。
笔者从小便很迷恋汉服(当时因为不知正确称呼,称作古装),认为汉服是世界上最美的服装。后来,到了会唱56个民族56朵花的年龄,却有着一个非常大的迷惑,每当中华各族欢庆国庆等全国重大节日,只有汉族没有自己的服装,这是为何?55个少数民族兄弟姐妹都有着自己民族服饰,唯独汉族没有!?甚至一度很羡慕他们。2001APCE会议上,唐装突然出现,心中不觉为之兴奋,也误投家门,认为那就是自己民族的服饰,工作后甚至某段时间联系卖了好几套,2012年接触一次偶然接触汉服圈子方知,其实那是清装,满族的服饰,弄了个天大的误会和玩笑。不过还好,结果不是“云深不知处”,很欣慰。一个民族应该有自己的服饰或者说服饰文化,这一点在全世界去讲,都说得通,无可厚非。反之,一个民族连自己的民族服装都没有,真是悲哀之至。
当然,这件事情也绝不是仅仅一件衣服的那样简单。汉服复兴的背后更是有着强大的内在力量驱使。这一场由草根群众发起的运动,背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驱动。
和二十世纪初期,产生在中华大地著名的新文化运动一样,汉服运动的产生和发展绝非偶然的,有着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。新文化运动是在中华历经灾难困苦情况下,向西方文化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文化思想诉求和启蒙,与新文化化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是,汉服运动是中国自立民族之林之后,在国家民族快速发展崛起的背景下,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民族转向自身传统文化,复兴传统文化的,重拾民族信心的文化思想运动。新文化运动和汉服运动的这一反一正,预示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春天已经到来。比之于汉服运动较早兴起的国学复兴,则是汉服兴起的文化驱动力。从精神到物质,从经学到衣冠,这是必然的选择。汉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,而是一面中华文化复兴的旗帜。
从1840年至今,近200年的时间了,为图存振兴,我们这个民族走过了许多道路,成败曲折历历在目,一度是迷失自我的。汉服的再次复兴,则昭告了世人,我们不在迷失,不在困惑。许多90后,00后的汉服同袍勇敢自信的穿起“故”衣,便以彰显了这样的担当和自信。
诚然,不过由于汉服运动的自发性,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,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,难免有一些偏激、狭隘的思想和行为,只是个别的情况,是次要的,都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。
如同汉服本身的宽袍大袖,包容兼收永远是中华文化的最为优秀的特质。华夏族能六千年传承不绝,一个重要的文化基因便是有容乃大,能够不断吸收学习别的民族的优秀之处,而不是孤芳自赏,自以为是。这面文化复兴的旗帜必将带动国人以更为开放的姿态来面对自身,面对世界,带动人们更好的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,继承发扬光大之,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,彰显中华文化、中华气派、中华风范。
如果问小小的汉服承载的是什么?那就中华复兴的“中国梦”!